黎平县加快推进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整体脱贫
发布时间:2017-08-31 16:59 来源: 作者: 杨秀治 投稿邮箱:

if(@me<>'' )@me = ' '.@me.' '; {/eyou:field.seo_description}

    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整体脱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生动实践。黎平县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涉及3个乡镇6个村,即顺化瑶族乡己贡村、高孖村,雷洞瑶族水族乡金城村、戏劳村,地坪镇平茶村、岑卜村。该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力争使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率先脱贫、率先小康,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新示范。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一是出台了《黎平县民族乡和人口较少民族贫困村专项扶贫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专项扶贫领导小组,明确了总体要求、工作目标、重点推进工作和保障措施,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村级组织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投入,为助推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整体脱贫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建立县领导联系民族乡和人口较少民族贫困村制度,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分别联系一个民族乡和人口较少民族贫困村,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重点保障。
    (二)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带队深入6个村开展调研,建立了项目建设清单,对项目进行动态评估、完善和调整,把切实需要解决、能够解决的项目及时列入清单。同时,要求乡镇和村认真核对,充分征求意见,对不能实施的、实施后效益不大的项目及时给予排除或调整。做好到村、到户、到人精准施策相关工作。
    (三)群众共商,凝聚力量。围绕精准扶贫目标,以“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为基本目标,采取“大会共商、庭院共商、电话共商”等方式,唤醒群众脱贫致富的责任意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并达成共识,形成各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四)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建立了黎平县民族乡和人口较少民族贫困村专项扶贫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工作开展情况,部署专项扶贫工作重大事项,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督查指导,统筹项目资金安排,加快产业发展,推动精准专项扶贫工作。
    (五)加大投入,改变旧貌。主要围绕基础设施、文化保育传承、产业发展三个方面编制和申报项目,增加发展能力。共实施各类项目218个,筹措各类资金1.12亿元。目前,各项目正有序推进。

    标签pagelist报错:只适用在标签list之后。

阅读排行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