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剑河:让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有盼头
发布时间:2017-09-19 10:33 来源: 作者: 张仕 投稿邮箱:

if(@me<>'' )@me = ' '.@me.' '; {/eyou:field.seo_description}

    近年来,剑河县在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扶持措施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使“回乡流”成为一种新趋势。
    提供创业就业平台,引“农民工”自愿返乡来。外出务工人员往往是具有一定的生产技能并年富力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如何能让农民工返乡来,是当前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剑河县立足实际,一是通过“三变”模式,将闲置土地、田边地角、荒山等以租赁、承包等合法方式进行流转,解决了资源整合难问题;二是通过“特惠贷”、扶贫资金注入等方式,解决了资金难问题;三是选派有农业技术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入村进行技术指导,解决了技术难问题。农民工有了创业就业提供平台,才能自觉、自愿返乡创业就业。截止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187人,覆盖103个行政村,返乡就业1736人,办理“特惠贷”业务4434户,累计发放“特惠贷”资金22170万元。
    提升帮扶带富作用,让“农民工”安心留下来。如何创业,怎么发展是返乡农民工关心的主要问题。剑河县不断探索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一是通过“支部+金种子+返乡农民工”的“1+N+N”帮扶模式,由支部引领,让部分或缺资金,或缺技术,不愿不敢回乡创业就业的外出务工人员,通过与金种子结对帮扶,开启精准扶贫模式。二是在村“两委”的引领下,先致富起来的党员、返乡创业能人积极主动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缺资金的通过特惠贷等途径解决,缺技术的由致富能人手把手教授。同时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干部领会惠民政策快、理解文件精神深的优势,当好“政策宣传员”,及时让党的富民政策传播到群众中,把广大群众的心思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据统计,该县有“金种子”652人,与返乡农民工结成帮扶对子375对,有效解决了“留”的问题。
    创建经济实体带动,带“农民工”脱贫富起来。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口袋。剑河县以创建村级集体经济实体为基础,不断引领农民发展致富。一是县财政按每村5万元的标准,共拿出900万元作为全县180个村(居)农民专业合作社启动资金,同时,从2016年起每年注入1000万元(连续5年)给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用于提高担保额度,为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信贷担保支持。二是依托资源的有效利用,由村“两委”牵头,积极鼓励“返乡农民工”用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入股合作社,年底按股分红。截止目前,该县180个村(居)均成立了村社联建合作社,使农民工返乡有事做,出门有收入。(张仕)

    标签pagelist报错:只适用在标签list之后。

阅读排行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