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全力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7-09-20 09:32 来源: 作者: 杨秀治 投稿邮箱:

if(@me<>'' )@me = ' '.@me.' '; {/eyou:field.seo_description}

    为促进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协调发展,黎平县在充分结合县情、林情、民情的基础上,利用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生态环境,以脱贫攻坚和同步小康为目标,坚持以生态为底色、本色,以绿色为主基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为实现油茶产业科学发展,2008年12月,该县聘请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了《贵州省黎平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5)》;2009年2月成立了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油茶产业发展统筹协调和产业服务相关工作。同时,建立健全油茶产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将其纳入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严格兑现奖惩。
    (二)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油茶产业扶持力度。一是出台了《黎平县关于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每年由县财政安排200万元作为油茶产业发展基金,同时鼓励干部职工采取参股、独资或带职带薪的方式参与到油茶产业发展中来。二是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发改、林业、农业、扶贫等项目和资金,捆绑使用于油茶产业的发展,使基地建设投入上每亩补助达1600元左右。三是采取良种补贴、育苗补助等措施扶持本地育苗基地和定向育苗,降低种苗成本。四是对从事油茶加工、销售的企业,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同时,县财政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奖励油茶企业与合作社创品牌、精深加工和规模化经营。五是采取林权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小额贷款等办法,协调金融机构扩大油茶基地经营主体和加工企业的信贷资金规模,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贴息。
    (三)强化科技服务,提高油茶产业发展质量。2008年以来,为进一步强化对油茶产业的科技服务,县委、县政府加强与各级油茶科研机构的合作与联系,运用其新科技成果促进油茶产业发展,并从涉农部门抽调技术骨干,组成专业服务队伍,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为从事油茶生产、加工的业主无偿提供整地、植苗、后期管理以及加工等技术培训,做好跟踪服务,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积极创办示范点,主动联系帮扶企业。目前,全县已创办100亩以上县乡领导油茶基地建设示范点86个,面积达2.5万亩,每家企业都有领导干部负责联系。通过强化科技服务和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油茶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油茶产业发展。200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精心包装油茶产业项目,大力开展招商活动,吸引了大批外来投资和社会资金兴办油茶加工企业或建设油茶基地,为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五)组建专业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积极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原则,组建农民油茶专业合作社90余个,覆盖农户4000余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方式,实行股份制经营,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有效促进了油茶产业发展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与聚集,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启动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匮乏的问题。
    (六)抓好良种壮苗,确保基地建设质量和效益。该县把良种壮苗生产作为油茶产业发展最根本、最关键、最基础的工作来抓,从种苗的培育到上山栽植的每道环节都由专人负责,真正做到不是良种壮苗坚决不上山种植,从而确保了油茶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该县将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产业发展为主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一城一地一品牌”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上规模、强品牌、惠林农,至2025年,全县发展油茶林总面积达80万亩,其中:新建高产油茶林基地45万亩,更新改造和抚育油茶林12.39万亩。力争新造和低改抚育油茶林年均亩产油达到30公斤以上,年茶油产量达2.4万吨以上,产品精加工率达80%以上,实现茶油产值达16.9亿元以上,最终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打响全国知名的油茶良种和侗乡茶油精品品牌。

    标签pagelist报错:只适用在标签list之后。

阅读排行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