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县“私人定制”绘就脱贫攻坚“新蓝图”
发布时间:2017-12-05 10:41 来源: 作者: 张仕 投稿邮箱:

if(@me<>'' )@me = ' '.@me.' '; {/eyou:field.seo_description}

    “您家养了多少只鸭?”“今年的农作物收成怎样?”“家里养了几头猪?”“准备今年扩大养殖稻花鱼吗?”......这是贵州省剑河县结对帮扶党员干部现场在农户家里与贫困户面对面沟通,仔细询问了解致贫原因及脱贫需求,为帮扶对象勾画制定相关脱贫方案。
    今年以来,该县对13280余户贫困户进行了摸底调查,在深入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和真实需求的基础上,通过“1+N”模式结成帮扶对子,为贫困户“私人定制”“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绘就了精准脱贫“蓝图”。
    深入农户,摸清底数。通过组建13个工作组,对全县13个乡镇180个村(社区)开展实地调查,深入贫困户家中面对面地交流,切实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住房情况、人口状况、贫困原因、家庭成员收支、耕地面积、人均纯收入等方面的问题,深入分析贫困产生的具体原因和真实需求,进一步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一人一档精准台帐,为因户施策加快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今年年初,剑河县已对13280余户贫困户再次进行了入户摸底调查,为一户一策奠定了良好基础。
    按需分类,双向选择。在深入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和真实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发展生产、易地搬迁、转移就业等类型对贫困户进行分类,建立台账,帮扶党员干部根据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及所在岗位,按照“1+N”模式(即县级干部帮扶3户,科级干部帮扶2户,一般干部帮扶一户)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通过“贫困户按需求选帮扶干部,帮扶干部按能力选择贫困户”双向选择的方式结对帮扶,该县6100余名干部与13280余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实现了结对帮扶的全覆盖。
    量体裁衣,因户施策。帮扶党员干部根据所结对的贫困户致贫原因、实际需求,从“创办经济实体、参股农业产业、入股乡村旅游、承接工程劳务、易地置业、转移就业”等多方面,为贫困户量身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私人定制”帮扶措施,实现了一户一策的精准帮扶。比如,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又如,对没有劳动技能的贫困户,统一通过免费对其开展订单、订岗、定向、菜单式培训,确保贫困户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促进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各项技能培训183期21060余人次,通过发展生产5308户,转移就业9730余人,易地搬迁1330户。
    精准脱贫,奔赴小康。让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帮助贫困户解决遇到的困难,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是脱贫攻坚的基石。剑河县结合县情实际,举全县之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将“精准”二字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始末,重点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明显成效。剑河县实施“私人定制”以来,极大提升了脱贫攻坚的精准度,从根本上防止了“扶贫资金到就脱贫,扶贫资金走就返贫”的数字脱贫现象。
    正在剑河县南甲村开展结对帮扶“回头看”的组工干部刘忠培表示,这里的老乡都很淳朴,对尽早脱贫有着美好的愿景。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应该真正沉下心沉到基层,倾听帮扶对象们最迫切的诉求,找到最切实有效的“私人定制”帮扶路子,才能从根本上“拔穷根”。“真正等老乡们脱贫了,我们也会很开心很满足”!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县里的“嘎雷”(方言,意为干部)对我们的帮助。今年我正准备扩大养殖规模,至少养鸡100羽、生猪5头。有了县里面“嘎雷”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也会更加努力,2017年脱贫有盼头了!”贫困户吴进文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张仕)

    标签pagelist报错:只适用在标签list之后。

阅读排行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