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田兵接受多家媒体采访)
“沉睡资源”蜕变“鲜活资产”引发关注,12月12日,由人民网、贵州电视台、当代贵州、贵州画报、多彩贵州网、凤冈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记者聚焦凤冈县花坪镇,采访2015年11月在贵州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中选派为科技副职(兼科技特派员)的兽医师田兵在花坪镇开展的帮扶工作。
贵州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科技副职田兵同志,到凤冈县花坪镇关口村中华蜂良种繁育场和东山村的众心能繁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工作两年来,他怀着对“三农”工作的深厚情感,虚心学习,扎实工作,挖掘沉睡资源,发挥专业所长,助力花坪镇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同事的认可、群众的好评。
挖掘沉睡资源,创建村集体经济实体促增收
为解决“空壳村”问题,结合优势资源,田兵同志带动村民发展林下养鸡及蜜蜂养殖,挖掘关口村特色原生态资源——野生猕猴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6年,他指导带动一类贫困村——东山利用退耕还林地发展25亩规模的林下养鸡,从鸡场布局、鸡舍建设、疫病防治、鸡苗采购、销售渠道等方面全程帮扶。经过1年多的发展,不仅为东山村集体经济积累创收,还传授了养殖场管理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维明养鸡技术,学到技术的张维明目前正在老家修整圈舍发展养鸡。 2017年,他指导带动茶花社区、一类贫困村关口村发展蜜蜂养殖壮大村集体经济,从蜂群采购、蜂场选址、养蜂培训等方面全程技术指导。目前关口村村集体蜜蜂规模已达60群,预计年收益10万余元;茶花社区现有蜂群20群,正处于扩群阶段。关口村阳灵山野生猕猴桃资源非常丰富,一直未被挖掘,2017年年初,田兵同志与关口村村支两委同志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围绕“三变+党建+扶贫+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电商平台,硬是让这“沉睡资源”变成了“鲜活资产”,增加了老百姓收入,积累村集体经济10万余元。
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田兵刚到花坪镇,面对无农业园区带动问题,他结合辖区东山村肉牛产业及果蔬产业认真谋划,成功申报了东山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有效带动了花坪镇的经济发展。
蜜蜂产业,蜜蜂养殖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无污染、可集中、可分散、可流动、可持续发展等优点,是农村劳动力缺乏的留守老人、妇女以及部分残疾人的一条脱贫致富门路。2017年年初,田兵带领镇畜牧站同志上山翻岭实地考察发现,花坪镇关口村、东山村、茶花社区主要蜜源植物约有三十多种,可谓得天独厚。田兵将相关情况报镇党委政府后,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认可,迅速组织群众开展了4期养蜂技术培训,让愿意养蜂的农户了解掌握蜜蜂的生物学特征、蜂群饲养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及标准、蜂群管理的基本操作以及常见病虫害的防治。通过10个月的发展,帮助建起了全市唯一一家中蜂良种繁育场——关口村中华蜂良种繁育场,现有蜂群312群;关口村、茶花社区以村集体经济方式分别饲养蜜蜂60群、20群,培植蜜源桃树752亩、荞麦150亩;一类贫困村关口村现有60户养蜂户,其中贫困户8户;帮助东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简再贵改新式蜂桶12桶,通过新式养蜂取代老式养蜂,既增产增收又方便管理;运用长期实践摸索出的经验帮助鱼跳村青寺沟组养蜂大户丁俊辉解决胡蜂等病虫害问题。
肉牛产业。肉牛是凤冈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花坪镇“产业发展脱贫一批”的引领产业,田兵同志走遍了全镇39家10头以上存栏量的养牛大户、163家养殖肉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实地入户调研及与养殖户面对面的交流,传授肉牛养殖中的饲料搭配、初生犊牛护理及能繁母牛饲养管理等实用技术,针对每户的不同情况落实“一对一”的技术帮扶措施。在田兵的带领下,通过两年的发展,目前163户肉牛养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顺利脱贫,其中13户贫困户肉牛养殖规模已达到10头以上。凤冈县众心能繁畜禽养殖农民专业作社是由花坪镇东山村6户养殖大户所成立,现社员已发展到33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残疾家庭55户)。6位发起人养牛过程中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文化素质比较低,最高初中学历。田兵了解情况后,主动帮助合作社理清发展思路,发挥现有资源撰写申报书,2016年合作社先后被遵义市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扶贫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表彰。(文昌银 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