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华:贵州脱贫攻坚教育馆凸显前瞻性
发布时间:2018-11-07 17:17 来源: 作者: 谢忠华 投稿邮箱:

if(@me<>'' )@me = ' '.@me.' '; {/eyou:field.seo_description}

    日前,德江县桶井极贫乡脱贫攻坚教育馆正式开馆。该馆是我省首个脱贫攻坚教育馆,被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育单位。(11-01 来源: 贵州日报)
    扶贫攻坚、如期脱贫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既需要现在的努力,也需要长期稳定,既需要埋头苦干,也需要加强教育,贵州首个脱贫攻坚教育馆创新脱贫攻坚方式方法,对于稳定脱贫必然是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贵州经验,值得推而广之。
    教育党员干部打好稳定脱贫持久战。扶贫脱贫不容易,稳定任务更艰巨。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略,考虑长远,因此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继续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克服暂时脱贫就可以松松劲、歇歇气,“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功德圆满了。肤浅的认识,短视的行为遗患无穷,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将扶贫与防止返贫相结合,才能有效遏制边脱贫边返贫的现象。否则,“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改革前。”不仅弱化来之不易的扶贫成就,更会让返贫人口陷入沮丧乃至绝望之中前功尽弃。
    坚持稳定脱贫“再教育”。“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句话并没有过时。如期脱贫重中之重的当务之急,脱贫之后因病返贫、因灾返贫不是没有可能,风险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风险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逆水行舟用力撑,一蒿松劲退千寻。要帮助贫困群众不仅脱贫、稳定脱贫,而且走上致富之路,向着幸福稳步前进,做到“脱贫”不返贫,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提高脱贫攻坚工作质量的要求,也是保证脱贫攻坚成果不受损害、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对贫困户要实行动态监测、全程“跟踪”、实时预警,对可能出现返贫的对象重点关注,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谢忠华)
 

    标签pagelist报错:只适用在标签list之后。

阅读排行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