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精准扶贫 我们在行动
发布时间:2018-11-23 12:19 来源: 作者: 秦仁怀 投稿邮箱:

if(@me<>'' )@me = ' '.@me.' '; {/eyou:field.seo_description}

    2018年11月18日清晨,我们带着国家精准扶贫的文件精神,带着学校对贫困学生家庭的问候和扶贫帮扶的有关要求。我们一行四人从绥阳出发,途经了大楼山脉较为险峻的分水岭,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北部山区的道路上,在路面较窄的蛇形山路上,经过2个多小时的艰难行驶,首先来到了我校2017春服装专业学生张治娴家里。
    我们的到来,张治娴母亲一人还在田间辛勤劳作,刨挖红薯,备耕土地,以待春耕时种植经济作物油菜作准备。
    余大姐与我们寒暄道谢后,便拉开了家常。她说:我们家一共有7人,四女一子。大女儿今年考上遵义医专“护理”专业,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二女儿在你们学校就读服装专业,有你们领导的关心和照顾,我们比较放心;三女儿在野茶中学读初三,明年该考高中了;四女儿和幺儿在庙湾小学读书。一家七口人,五个人在读书,只有我和他爸在家务农,搞生产。孩子他爸每年把春耕过后,和村里人一起赴浙江打工去了。我一人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家庭经济情况非常困难。每年有政府和你们的关心照顾,我们真心的感谢党和人民政府,感谢你们学校。
    她说:“我今年接近五十岁了,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但为了孩子都有比我们有文化,有出息,让他们好好读书,将来摆脱这个家庭的贫困,我每年在家种植油菜,花生等一些经济作物,每年能收入一千多元钱;种植洋芋、红薯、玉米等,作为喂养生猪的饲料,生猪每年出栏3头左右,大概可以收入6-7千块钱;种植的一亩多水稻,供自己家里食用,还不够,还要买点粮食来补贴;孩子他爸在外打工六、七个月的时间,如果有事情做,每年回家可以带回1万多块钱的现钱回家,如果遇到运气不好的话,年底回来一万块钱都困难”。
    听完余大姐的话后,我在她家的四处看了看,房屋是一间三立两间的农村木质砖瓦房,房屋第二层的四周是用竹片遮拦住的,作为遮风挡雨防日晒。一楼的一间作为祭奠祖宗的堂屋和储备屋所用,另一间的一半作为家里的伙食房,另一半和楼上作为住宿所用;我去她家的猪舍里看了看,她确实喂养了七头猪,有三头猪大约在200斤左右,小的四个大概也在70斤左右,为第二年出栏作储备;在房屋的另一侧,用竹栅拦围了一块地,里面养了六、七只鸡。所有这些,就是余大姐一家一年的经济收入来源,来维持家里五口人读书和七口人的生计。
    看见余大姐生活的艰辛,住宿的简陋,我心里酸酸的。深知国家对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和帮扶的必要性,深深感受到精准扶贫这个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全社会齐心协力,采取各方面的力量来扶贫,让老百姓摆脱贫困的帽子,一个不漏的步入小康社会。
    我们学校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采取扶贫先扶智,按照“中职扶贫一人,脱贫致富一家,带动一片致富”的办学理念,对精准扶贫工作和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我们学校做了“三大资助”政策工作:
    一是教育精准扶贫资助   
    资助对象:凡我校一二年级就读的农村户籍建档立卡的学生  
    资助标准:1、扶贫专项助学金500元/学期;2、免(补助)教科书费200元/学期(我校免280元);3、免(补助)住宿费250元/学期;4、免热水费100元/学期,校服费120元/学期,保险费80元/年,体检费25元/学期。
    二是国家助学金资助  
    资助对象:1、凡是我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2、学籍或户籍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所有一、二年级农村学生(不含家住县城的县城镇非农学生);3、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按一二年级学生人数的20%确定。
资助标准:2000元/人.年。按资助流程办理。                                                                          
    三是国家免学费  
    资助对象:凡具有我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三年级的在校学生  
    免除标准:2000元/人.年,按免除标准执行。   
    除此以外,学校根据我校中职贫困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精准扶贫学生建档立卡,对农村所有贫困学生进行摸排,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安排打扫卫生和漱洗碗筷等岗位,让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开展勤工俭学,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减轻他们家里的经济负担,让学生完成学业,学得一门技术,走向家庭脱贫致富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校将上下而求索”。我校在中职学生扶贫扶智的的道路上,努力践行职业教育办学宗旨,让学生进得来,出得去,学有所成,致富有路。
    中职精准扶贫,我们正在行动!(绥阳职校  秦仁怀)

    标签pagelist报错:只适用在标签list之后。

阅读排行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