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华:长征精神永发扬 如期脱贫定实现
发布时间:2019-02-13 15:13 来源: 作者: 谢忠华 投稿邮箱:

if(@me<>'' )@me = ' '.@me.' '; {/eyou:field.seo_description}

    曾被视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贵州省毕节市海雀村,艰苦奋斗34年,以精准扶贫摆脱贫困,朝着美丽乡村转变。(2月13日 人民网)
    著名的“四渡赤水”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红军长征在贵州活动时间比较长,“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成为扶贫攻坚的精神力量。贵州省毕节市海雀村的巨大变化证明一个事实,长征精神永继承,如期脱贫并不难。深度赤贫地区的共产党员干部只要树立不忘理想信念宗旨,怀有忧国忧民之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人民群众具有穷则思变思想意识,树立艰苦奋斗,百折不饶的雄心壮志,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4个人只有3个碗”的状况一去不复返,滴水穿石34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凤凰涅槃,海雀腾飞。2016年,海雀村已整体脱贫,告别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尽管贫困交加,却没有一人外逃,没有一人上访,没有一人向国家伸手,没有一人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种自力更生的争气精神是奋发图强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顽强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重要使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强烈使命担当,推动着中国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反贫困斗争。“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重要使命。”
    有史以来,人类一直存在贫困与富有的现象。形成贫困的因素,除了战争、瘟疫、特大自然灾害,主要是自然环境恶劣,经济不发展和观念意识落后等等原因。贫穷,是文明社会的顽疾。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改革开放四十年和已经进行多年的扶贫攻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贫困宣战,为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富裕美好生活而进行的史无前例的壮举。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豪迈而坚定。一个个偏远贫困山村,总书记的话正激励着当代共产党人奋斗与担当,共同书写反贫困斗争的人间奇迹。
    新时代是新长征的再出发,唯有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长征精神,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把本职工作当作担当有为的舞台,方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得蹄疾而步稳。(文/谢中华)

    标签pagelist报错:只适用在标签list之后。

阅读排行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