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委员徐登权:大力支持重点文化企业上市
发布时间:2017-03-09 21:20 来源: 作者: 国际在线 投稿邮箱:

if(@me<>'' )@me = ' '.@me.' '; {/eyou:field.seo_description}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五洲世纪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登权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动力,有利于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重庆市政协委员徐登权在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提案中讲到。

  徐登权表示,文化产业在城市文化构建中作用重大,起到润滑剂作用,进军资本市场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上市不仅是最直接的融资方式,而且是文化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现状:重庆文化产业整体上保持较快增长

  “2015年重庆文化产业总产值为54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从3.0%升至3.4%,重庆文化产业整体上保持较快增长。”徐登权说,同时,他也分析到,从资本市场来看,重庆的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排队企业,文化类企业占比都非常低,且在上市储备企业中,文化企业占比也很低,上市文化企业供应储备缺乏后劲。

  重庆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加入新动力。

  提议:四大措施支持重庆重点文化企业发展

  加大资金帮扶力度,发展重点文化企业。提案中指出,重点培育优质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企业上市专项扶持资金、技术创新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给予大力支持,完善文化产业补贴机制。鼓励市、县(区)对辖区内文化企业改制上市给予资金支持或奖励。如上海的钟书阁书店,被称为“最美书店”,其背后是政府每年500万的资金支持。立足重庆,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巴渝文化为根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降低文化上市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助力重庆文化走向全国提供坚实的资金后盾。

  明确上市工作指导,落实上市工作责任分工。坚持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强化服务,努力形成“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核准发行一批”的上市批次推进格局。2015年市属国有文化集团营收总和突破100亿元,资产总额近300亿元,猪八戒网、五洲世纪传媒等民营文化企业跻身前列,发展势头迅猛。立足重庆文化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可实施分类指导,支持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支持处于成长期、发展较好的中小文化企业在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同时,建立由市文化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全市文化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并把文化企业上市工作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市企业上市目标责任考核重点,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市区县各级相关部门。

  鼓励民间投资进入文化领域,金融资本支持国有民营一视同仁。近年来,政府曾多次下发红头文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等方面。事实上,目前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狭窄、品种单一,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银行贷款区别对待国有、民营文化企业,厚此薄彼,真正有发展潜力,产品优质的民营文化企业衰败、消亡。因此,要引导担保机构创新业务模式,降低担保费和反担保条件,加大对上市培育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

  培育上市文化企业后备资源,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开。提案中提到,凡在市工商部门注册并具备一定条件的文化企业,根据企业意愿,可列为市上市培育文化企业,享受相关政策和服务。根据上市培育文化企业的盈利能力、所处行业以及发展潜力等因素,筛选我省上市重点培育文化企业,建立上市文化企业后背资源。同时,进一步完善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推动优秀证券机构配备熟悉文化产业的投行人员,参与“资源库”建设,对列入“资源库”的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此外,大力支持民营文化企业、民办机构及民间文化团体人才队伍建设,在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国有文化单位同等对待,不得对民营文化单位设置任何附加条件、标准和程序,带动民间文化人才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重庆五洲世纪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李伦亮 供稿/图 王均武/编辑

    标签pagelist报错:只适用在标签list之后。

阅读排行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