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鹏源|作为维权记者,他只为百姓代言
发布时间:2017-03-07 03:28 来源: 作者: 中访网 投稿邮箱:

if(@me<>'' )@me = ' '.@me.' '; {/eyou:field.seo_description}

 优秀的记者本身也是新闻,记者朱鹏源的作品上过央视3.15晚会,他报道的案件惊动了国家领导人,他的一篇新闻被海内外几百家媒体竞相转载,他是全国第一位状告新闻出版局并获圆满解决的记者……,他被誉为“维权记者”。近日,趁朱鹏源到京出差之际,记者就有关媒体人如何发挥媒体职责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报道?作为一名优秀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因?如何看待被大家誉为维权记者这个身份等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媒体从业者必须要客观真实报道食品事件和动态

 

    “大众传媒是社会公器,也是一把双刃剑,舞好了杀敌,舞不好会伤害自己。”朱鹏源说,民以食为天,在报道食品领域新闻时,有两层意思:宣传优秀产品和企业,树立行业标杆与典型;同时进行准确舆论监督和揭露不良厂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是发挥媒体积极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与正气的机会。但是,如果传播虚假信息,发布失实新闻,引起企业巨大损失,引发民众恐慌,也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某人谎称某城市超市食品或者饮料被投毒,导致市民不敢正常购买,引发企业产品退货与滞销,结果该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所以,媒体从业者必须客观真实报道食品事件和动态,否则会带来不良影响与后果。真相是驱散谣言最好的方法,及时求证,准确报道,不给造谣传谣者扩散的机会,要用客观公正的报道发出媒体权威的声音。

    

 

    优秀的记者应具备多种素质

 

    新闻是“跑”出来的,有新闻的地方就有记者,记者永远在路上、在现场。作为一名资深记者,朱鹏源写出了不少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问及如何作一名优秀的记者时,他表示,文笔流畅,表达准确,是一个记者的基本功,但是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应该具备以下三点。

 

    一是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但要精通新闻、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还得博览群书,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等方方面面的学科,有一些基本的常识。譬如有的记者,连奥巴马都不知道,如果叫他写时政新闻,显然是不太适合的。二是要有坚韧的毅力。采访一些新闻,特别是深度报道和批评报道,需要具有不怕困难、一追到底的精神。我采访过扬州一个因为注射庆大霉素致聋的儿童维权案,一直跟踪了五六年,从起诉到判决,一直在报道,后来这个叫朱逊的孩子上了2003年3.15晚会,他父亲出版了一本维权书籍,王小丫、李咏等名流成了他们的朋友。10多年前,我也曾经报道过一个“农夫山泉一元钱官司”,顶住重重压力,连续报道了七八篇稿件,这组连环拳引起了不小反响。三是要有不畏权贵、不畏势力。我认为,一位优秀的记者,应该在内心深处和血液里有不怕邪恶、仗义执言的特质。这些年,我专职维权,写过的批评报道对象主要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公安厅部门领导、中级法院院长、政法委书记……因为报道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没有引来任何麻烦。因为是法制新闻记者,我还自身起诉或者代理亲朋起诉过一些行政机关,是有据可查的全国首位诉讼新闻出版局的记者。

    

 

    做记者是我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梦想,朱鹏源也不例外。他说,小时候,认为记者是“无冕之王”,可以帮助穷苦百姓、惩恶扬善。

 

    上大学时,朱鹏源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文科基地学的是编辑学专业。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做了记者,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新闻人。

 

    多年过去了,朱鹏源依然认为记者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可以全国各地跑,可以认识许多人,遭遇许多事,看到许多风景,这是其他工作可能没有的便利和优势。

    

 

    维权记者为百姓代言

 

    在记者这个职业领域,朱鹏源曾做过经济、娱乐、教育、社会新闻等。在2001年,他因为一场被诬陷的新闻官司,走上了法制新闻记者也就是维权新闻人的道路。

 

    朱鹏源表示,维权新闻人的这个定位,比以前的领域更能直接干预社会生活,有时候一篇报道,甚至给某位领导的一则短信、一封信,可能会改变一件事情的走向,甚至能改变一个人一辈子的人生走向。

 

    前几个月,朱鹏源在几家主流网站,发表了一篇《半年前六旬老人遭殴 疑因官员干涉无结果》,报道的是江苏某县一位六旬老人,被该市组织部副部长亲戚殴打,警方介入半年多却没有处理的文章,第二天,看见文章的县委书记就批示“一定要及时妥善处理”,不久老人就获赔了8万元。

    

    据了解,由朱鹏源独家率先报道的“苏北名医活活治死劳模税务局长”案曾得到前国家领导人的亲笔批示;由他独家连续报道的“农夫山泉一元钱官司”,引发海内外200多家媒体广泛关注。他的报道还有扬州“脑瘫女童索赔百万天价案”、安徽“亲母贩卖2岁儿,残疾汉流浪10载苦寻子”等。他的多篇独家新闻作品被《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南方日报》等知名报纸和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等网站转载,被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服务先锋》等电子媒体采用。

 

    为了维护百姓权益,他终日东奔西跑、辛苦备尝,但他“衣带渐宽终不悔”,体现了一个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维护了一个“维权记者”的荣誉。

    标签pagelist报错:只适用在标签list之后。

阅读排行榜

编辑推荐